浏览量:0

教研活动:课程游戏化推进下室内区域的实践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发展指南》精神,提高幼儿教师对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认知,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和实施方式,提升游戏设计、组织及指导水平,2021年4月8日,我园组织开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室内区域的实践与思考”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两个问题,一什么是“课程游戏化”;二课程游戏化推进下如何开展室内区域。在第一环节中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与理解——“自主”、“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形式”等等。结合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也更近一步,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第二环节中,教师们先通过自己对于“课程游戏化推进下如何开展室内区域”这个问题的见解,大家提到“游戏方式”、“价值”、“材料”、“环境”。根据大家的交流,各位老师结合自己记录的班级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如何开展区域游戏的思考。

       首先针对“环境”方面,中二班赵伊人老师分享了美工区中的墙、桌、柜面的使用,以及墙面吊饰等重复利用布置幼儿完成的美术作品;大三班郑倩老师分享了班级美工区中幼儿绘画了自制图书,并到语言区中进行表演。提出区域和区域间不是单一的封闭空间,在游戏时,要注意区域的联动性;大一班吴婧老师记录下班级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插牌、游戏材料设置的自主取放等,区域环境的设置中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自主生活与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理念引领下,打破格局,合理规划,增加室内区域活动空间。每班创设多样性的区角,追随幼儿游戏需要,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方便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区域。

       在“材料”方面,小一班胡依雯老师介绍了自己班级的美工区中投放了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也是因为材料具有操作性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高了,动手能力也变强了;中三班周冰菁老师展示了班级生活区中投放步骤图的前后对比,提出了在区域材料投放中要提供具有引导性质的图文,例如:建构区可以张贴幼儿前期拼搭的作品图片,或基本技能拼搭步骤图;科学区可以出示一些科学实验的步骤图,可以帮助提示幼儿,更自主的开展游戏等等;中一班王晓宇老师介绍了区域选材应贴近生活,孩子们有了制作馅饼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区投放馅饼的材料,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能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小三班王沛文老师提出材料投放应体现层次性或递进性,结合美工区的材料投放有大张彩纸、纸条、撕好的纸片,根据主题开展的情况和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提供相应的层次性或递进性材料。在提供材料中还要考虑幼儿本身的能力差异不同,能力弱的幼儿选择简单的,能力强的幼儿选择难度大的,使活动材料允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适合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除此之外,室内区域的开展当然还离不开教师适宜的指导,但在分享中大家都没有提到。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如何开展适宜的指导呢?观察是实施指导的基础、解读是实施指导的前提、时机是实施指导的关键,指导还在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我们去导演指挥,大家还需带着这个问题的思考,继续在幼儿游戏中进行探究。

       研讨中老师认真聆听并积极的做好笔记,结合平时的室内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反思。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给予幼儿更多更适合的材料支持活动,才能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多姿。另外,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创设游戏的能力,组织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合、适宜的材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幼儿有所成长!

2021年4月9日 11:25
网站首页    快乐教研    教研动态    教研活动:课程游戏化推进下室内区域的实践与思考